除了輕巧靈動的屋頂,中國古代建筑五彩繽紛的色彩也是引人注目的,比如北京的明清宮殿,用黃瓦紅柱紅墻白石壘,襯上藍天綠樹,美不勝收,令人動容。建筑物屋檐下的彩畫運用,加強了被遮擋部分的生動性和深刻性,突出了屋檐的深刻意義。所以繪畫對于古建筑來說也是錦上添花。
古建牌樓彩繪也叫“施彩”和“色彩”。和斗拱一樣,其特點在精致的古建筑中更加突出和明顯。古建筑之所以要進行彩繪,主要有兩個原因:彩繪后的建筑房屋能更好地突出莊嚴的氣氛和雄壯的美感;畫后可以保護木材,抵御風雨的破壞。在實際應用中,彩繪的裝飾效果更加突出。
從建筑結構來看,雖然需要施彩的地方很多,但基本上有幾種情況:一種是被陰影遮擋。對于這種需要施彩的結構,顏色都是青、藍、綠,另一種情況是古建筑屋檐下的結構部分,如柱子、斗拱、門頭、窗戶等。使用深紅色,與屋檐下的畫形成對比。還有一種情況是在宮殿等莊嚴的建筑中加入金色,特別賞心悅目。
中國古代建筑的屋頂也很重要,乍一看是五顏六色的。它的彩色琉璃瓦相當醒目,有別于普通的瓷磚。它的陶瓷管狀瓦、平板瓦、屋脊瓦和檐瓦都涂有黃、綠、藍和黑色的薄而細的釉料。它具有耐用、美觀、豐富的優(yōu)點,體現了我國的民族色彩。木質構件彩畫的施工過程相當復雜。
清廷把刷色涂油漆稱為“油作”,例如比較復雜的打底杖,“三麻二布九灰”,即三層麻二層布九層灰,共十四層。刷油需要很多程序。這不僅使木制建筑構件格外閃亮,而且保護了木制構件。在階級社會中,色彩的使用也代表著建筑業(yè)主的身份和地位。
比如清朝的時候,黃瓦是皇帝的,宮里用的是青瓦。黑、紫、藍、綠都是用來離開皇宮去其他博物館的,或者單色或者兩種顏色都可以做修剪處理。一般民用只能用灰瓦。
古建筑彩繪與斗拱結構一樣,在中國古代建筑中有著悠久的應用歷史,是中國古代建筑裝飾中突出的特征之一。它以其獨特的風格、獨特的制作工藝、華麗的裝飾藝術效果和精致的斗拱結構,給古建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,創(chuàng)造了中國古代建筑獨特的藝術美。